首页 关于我们 专利产品 光模块 光电连接器 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
微信联系
电话联系
手机联系

硅光集成破局智算中心功耗瓶颈:芯瑞科技的“冷”解决方案

智算中心东西向流量激增,光互连能耗占比已超30%,散热成本成为数据中心OPEX的最大黑洞。在这一背景下,成都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十年工业级光模块技术积累,以硅光集成技术为核心突破口,通过将激光器、调制器、探测器等光电器件集成于单一硅基芯片,实现模块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30%以上,为智算中心提供了“降温”新路径。


硅光集成与动态调控


传统可插拔光模块采用分立器件,电光转换效率低、信号损耗大。芯瑞科技引入晶圆级硅光工艺,在单一芯片上集成光发射、调制与接收功能,通过六吋图形化 SiN 晶圆异质集成铌酸锂薄膜,降低光路传输损耗 40%;结合 7nm DSP 芯片,将典型功耗从 12W 压降至 9W 以下,单数据中心年节电达数百万度,且散热面积缩减 50%,配合微环谐振器非易失调谐技术,消除温控维持功耗。

在此基础上,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动态功耗。依托专利CN110572216A技术,以 MCU 软件 + PID 算法替代传统 APC 硬件电路,实时调节激光器偏置电流,提升光功率稳定性 60%,减少外围电路功耗 15%;调制器中集成 MCU 可编程架构(专利CN202120298860.3),实现调顶信号与 APC 控制协同,使模块低负载时自动切入亚光子功耗模式(<0.05光子/操作)。工业级模块内置多级降压电路,配合温度传感算法,在 - 40℃–85℃全温域将功耗波动控制在 ±5% 以内。


可靠性设计与技术演进


针对智算中心边缘节点高温需求,芯瑞科技将工业级基因注入硅光模块。硅光芯片封装借鉴专利CN120276099A的电磁屏蔽技术,采用动态调谐介电常数的复合材料,电磁干扰抑制比提升 20dB,导热系数达 5W/mK 以上;航插式光模块设计消除光纤振动损耗,结合硅光芯片抗振性,80℃高温下误码率优于 10⁻¹²;金属外壳预置微流道接口,接入机柜级液冷系统后,50℃冷却液环境下功耗维持在 16W 以下。

面向 1.6T 时代,布局 CPO 共封装光学。将硅光引擎与 ASIC 芯片共基板封装,电通道长度从厘米级缩至毫米级,信号损耗降低 70%,功耗再降 30%;采用硅光 + 薄膜铌酸锂混合集成方案,调制器驱动电压仅 1V,比纯硅方案低 80%,支持 200GBaud 波特率,为 3.2T CPO 奠基;开发氮化铝陶瓷基板与微通道液冷一体化封装,热阻降至 0.15℃/W,解决CPO集成度高带来的热点问题。


产业链协同与实效验证


芯瑞科技通过产业链协同强化技术落地。联合科研机构攻关 “万能离子刀” 剥离技术,实现六吋铌酸锂薄膜晶圆良率超 90%;借力 “东数西算” 工程在成都布局硅光芯片产线,利用西部低温气候与绿电资源降低生产能耗;参与制定《数据中心 CPO 技术白皮书》,推动接口标准化以降低集成成本。


关键参数对比:下表对比不同技术路径下光模块的功耗表现


当智算中心迈入200kW/机柜时代,光互连的“每瓦特效能”已成核心竞争力。芯瑞科技以硅光集成为弓,软件定义为箭,射向高功耗靶心:

· 短期:依托800G硅光模块(功耗<16W)抢占东数西算节点市场;

· 长期:通过CPO+薄膜铌酸锂混合封装,在3.2T时代实现“光进铜退”的终极替代。

这条技术演进之路,恰是中国光芯片产业从“跟随”走向“定义”的缩影——当每一焦耳电力都被精准转化为比特流动,智算中心的绿色基因便在其中孕育生长。

正如某大学教授所言:“硅光集成的本质,是让光子以最优雅的方式抵达终点”。芯瑞科技的实践正诠释着这份优雅:用硅基上的光舞蹈,为沸腾的算力海注入一股清流。